河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出炉 3万多农户网上卖货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17 16:13   2465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近日,河南区域经济统计调查处发布了“河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称,201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0.74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8.2%。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已有3.3万户农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有1.2万户农民持营业执照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文如下:

  农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农村最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农业人口大省,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等,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实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河南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经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本文依据2018年村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年报数据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量化描述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指出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河南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大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形象面貌,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有3.2万个行政村是经过合法村庄规划后建设的,占行政村总数的69.0%。全省3.3万个行政村有综合服务站,占行政村总数的73.4%;1.9万个行政村设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占行政村总数的41.7%。经过规划后建立的村庄,基本设施较为齐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到4.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4.5%,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的2016年相比,增加了75.1%,占比增加了41.2个百分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到1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2.2%,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4倍,占比增加了12.9个百分点。大力推行的厕所革命和农村户用厕改造,让全省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达到704.5万户,占常住户数的35.2%;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达到1.8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5%。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基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有4.5万个行政村进村道路为柏油和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9.4%;有4.4万个行政村村内道路为柏油和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7.2%,与2016年相比,占比分别增加了1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民生活得到实惠。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通电的村民小组个数达到37.4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99.6%;通电话的村民小组个数达到37.1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98.7%;通公共交通的村达到3.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1.4%,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19.3个百分点;通公路的村民小组个数达到35.5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94.3%;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民小组达到24.3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64.5%;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民小组个数达到32.9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87.5%;通宽带互联网的村民小组达到35.4万个,占村民小组总数的94%。人居环境、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只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同经济建设等事业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才能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经济保障,从而达到良性循环。新乡市新乡县刘庄村就是很好的例子。2018年,刘庄村村集体资产达到14.3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5亿元,名列全省行政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第二名。刘庄村居民已住进了配有中央空调、信息网、路网、电网、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排水、生活废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中心花园、安保全天候监视系统等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生活高质量的保障使刘庄村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爆棚,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集体建设中去。

  (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

  近年来,河南省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止2018年底,全省行政村先进设施种植占地面积达到178.6万亩,设施林业占地面积达到130.7万亩,设施畜牧养殖占地面积达到36万亩,设施水产养殖占地面积达到50.3万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引领者。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行政村有8.5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19.4万户社员。有9.2万户专业大户,2.9万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达到1295.6万亩,占耕地面积总数的12.6%。以焦作市武陟县为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449家,其中,种植业558家,苗木103家,养殖324家,农机98家。形成了以大虹桥乡的蔬菜瓜果种植、谢旗营镇的苗木种植和鹌鹑养殖、乔庙镇的水稻莲藕种植等大型农民合作社为区域中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带动周边乡村合作社的快度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行政村有3.3万户农民开展了网上销售农产品,有1.2万户农民持有营业执照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集体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对农户的带动辐射作用显著,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例如: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村以村集体经营企业开源集团为投资开发主体,投资建设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接待游客150万余人,村集体收入达到972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本村居民人均从村集体获得的收益达到9000元。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截止2018年底,全省行政村拥有农业企业2.3万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2万个。在村集体经营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加工,或者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农、工、贸一体发展,形成产业链。比如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2亿元。南街村村集体成立的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立足于南街村的发展,是农、工、贸一体化的集体性质的村办大型集团公司,下属企业26个。以粮食深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生产多种方便食品为龙头,产业涉及印刷、包装、医药、旅游等,产品有13大类,近200个品种。

  (三)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稳步发展村集体企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村集体收入为134.3亿元,其中经营收入为51.2亿元,占村集体收入总数的38%。村集体资产总额为726.9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24%。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令农民增收变为现实。比如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2018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5亿元,村集体资产达到14.3亿元人均从村集体获得分红2.4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7万元。201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0.74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8.2%。

  (四)公共服务水平发展迅速,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全省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也在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行政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722个,收养和救助人数达到2.7万人;卫生室个数达到5.8万个,执业医师人数达到6.9万人,基本实现村村建有卫生室,村村拥有执业医师;小学校个数达到2.6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1%,小学专任教师数达到33.7万人,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6.9%,小学在校学生数达到572.2万人,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0.8%;幼儿园、托儿所个数达到2.7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4%;体育健身场馆个数达到4.5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41.1%;图书室、文化站个数达到3.7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2.2%。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行政村中县级以上文明村有92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0.3%;有4.4万个行政村有村规民约,占行政村总数的95.9%;有3.4万个行政村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行政村总数的74.8%;农民业余文化组织个数达到4万个,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39.8%。

  二、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村干部素质有待提升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着重要作用。村干部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我省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截止2018年底,河南省行政村村干部情况总体如下:1、共有村干部28.1万人,平均每个村有6个村干部;2、女干部4.6万人,占村干部总数的16.4%;3、第一书记人数2.5万人,占村干部总数的8.8%;4、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的达到1.6万个村,占行政村总数(除去没有村支书的18个村)的34.3%。

  在村党支部书记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只有0.4万人,年龄在41-50岁的有1.5万人,年龄在51-60岁之间的有2.1万人,60以上的有0.6万人。可见,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的比较多,51-6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占比达46.3%,是村党支部书记的主力军。从受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的达到1.3万人,高中学历的2.6万人,大专及以上的只有0.7万人。可见,村党支部书记普遍存在文化学历偏低的现象,56.2%的村党支部书记为高中学历,28.3%的村党支部书记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虽然村干部的乡土知识、基层工作经验很重要,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年轻化、知识化的村干部往往更有热情、思想更活跃,具有更强的执行力及对政策的理解能力,更能组织新的生产、外出务工,更能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目前村干部的结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三农”工作的开展。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整体实力依然较弱

  河南村级集体经济虽然近年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依然较弱,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现象。2018年,全省有3.6万个行政村没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8.2%;在有村集体经营收入的村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含5万)的有6058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13.2%;5-50万的(含50万)的有334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3%;50以上的有57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3%;其中亿元以上的有3个,分别是;临颍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南街村、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临颍县新城街道办事处邢庄村。南街村和刘庄村主要还是依托农产品加工发展起来的产业体系,邢庄村是都市村庄,主要是依靠区位优势进行的商业开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省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河南农村经济整体较弱。2018年,我省村内主要道路修建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村集体的只有3579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7.8%;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村集体的只有2609个村,占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个数的6.0%;生活污水排污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村集体的只有1578个村,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村个数的15.5%。然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表明河南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

  (三)“三留守”人员较多,农村发展缺少生力军

  农村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城市的高质量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去城市寻找发展机会,以至于农村“三留守”人员大范围存在,妇女老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截至2018年,河南农村“三留守”人员从数量上看,共有599.2万,其中留守儿童162.6万人,留守老人191.9万人,留守妇女244.7万人;平均每个村35.7个留守儿童,42.0个留守老人,53.6个留守妇女。从覆盖面来看,3.5万个村有留守儿童,3.4万个村有留守老人,3.4万个村有留守妇女,分别占村总数的76.5%、74.7%、75.1%。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最多,留守儿童达54.4万人,留守老人达66.8万人,留守妇女达75.2万人。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无法高效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和儿童,承担不了较重的农业生产活动,因而导致部分村庄土地经营情况不佳,村庄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村中缺乏有效生产力,发展美丽乡村也力不从心。

  (四)农村污染不容忽视,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农村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小河、水渠,生产垃圾随意堆放,过量施用农药、化肥致使残留超标等问题,都不容忽视。截止2018年,我省只有5146个村实现污水全部集中处理,5024个村实现生活污水部分集中处理,分别占行政村总数的11.3%和11%;完成改厕的村民小组8.4万个,占全省村民小组总数的23%;全省行政村中有2436个畜禽集中养殖区没有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占畜禽集中养殖区总数的35.1%。部分农民为了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违背农作物生产规律,滥用农药、催熟剂、增产剂等化学药品,这些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更对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审出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共有193个,河南只有4个,占比只有2%。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也只有45个。这表明河南农村的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要多利用和保护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等资源,促进城乡交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加快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如何加快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于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其次,加强培育农村新型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应因地制宜,协调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培训工作,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政策制定上予以倾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最后要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比重,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完善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制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注重实际效果,注重同当地生态、文化相协调,以多样化为没,发挥好乡村能工巧匠的作用,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销售在线
 
QQ  模具业务咨询
QQ  精翼塑模
QQ  综合部